鹿銜草功效與作用 鹿銜草,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圓葉鹿蹄草等的全草。又名鹿蹄草,小秦王草,破血丹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紙背金牛草、大肺筋草、紅肺筋草,鹿壽茶(《陜西中草藥》),鹿安茶、祛風濕,強筋骨,止血。用于風濕痹痛
鹿銜草簡介 鹿銜草,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圓葉鹿蹄草等的全草。又名鹿蹄草,小秦王草,破血丹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紙背金牛草、大肺筋草、紅肺筋草,鹿壽茶(《陜西中草藥》),鹿安茶、祛風濕,強筋骨,止血。用于風濕痹痛
食用鹿銜草的注意事項 鹿銜草,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圓葉鹿蹄草等的全草。又名鹿蹄草,小秦王草,破血丹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紙背金牛草、大肺筋草、紅肺筋草,鹿壽茶(《陜西中草藥》),鹿安茶、祛風濕,強筋骨,止血。用于風濕痹痛
旋復花的種植技術 旋復花,又名:驢兒草、百葉草。多年生草本,莖具縱棱,綠色或微帶紫紅色。葉互生,橢圓形、橢圓狀披針形或窄長橢圓形。頭狀花序少數或多數,頂生,呈傘房狀排列。瘦果長橢圓形,被白色硬毛,冠毛白色。花期7~1
旋復花簡介 旋復花,又名:驢兒草、百葉草。多年生草本,莖具縱棱,綠色或微帶紫紅色。葉互生,橢圓形、橢圓狀披針形或窄長橢圓形。頭狀花序少數或多數,頂生,呈傘房狀排列。瘦果長橢圓形,被白色硬毛,冠毛白色。花期7~1
淫羊藿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治偏風,手足不遂,皮膚不仁:仙靈脾一斤,細銼,以生絹袋盛,于不津器中,用無灰酒二斗浸之,以厚紙重重密封,不得通氣,春夏三日,秋冬五日。每日隨性暖飲之,常令醺醺,不得大醉。(《圣惠方》)
淫羊藿的鑒別與應用 淫羊藿:多年生草本,高30~40cm。根莖長,橫走,質硬,生多數須根。莖直立,有棱,通常無基生葉;莖生葉2,生于莖頂,為二回三出復葉,有長柄,小葉9,小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,長2.5~5cm,寬2~4cm,先端銳尖,基部
淫羊藿簡介 淫羊藿,一種藥用植物,亦為屬名,約有50種,主要是分布在日本、南非、意大利北部至黑海、朝鮮以及中國大陸各地,生長于海拔200米至1,750米的地區,喜陰濕地帶,一般生于山坡草叢中、水溝邊、林下、灌叢中及巖邊石縫
淡豆豉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治發汗吐下后,虛煩不得眠,心中懊憹:梔子十四個(擘),香豉四合(綿裹)。上二味,以水四升,先煎梔子,得二升半,納豉,煮取一升半,去滓。分為二服,溫進一服,得吐者止后服。(《傷寒論》梔子豉湯)
淡豆豉的種植技術 取桑葉、青蒿各70~100g,加水煎煮,濾過,煎液拌入凈大豆1000g中,俟吸盡后,蒸透,取出,稍晾,再置容器內,用煎過的桑葉、青蒿渣覆蓋,悶使發酵至黃衣上遍時,取出,除去藥渣,洗凈,置容器內再悶15~20天,至充
淡豆豉功效與作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,入肺經,具有疏散宣透之性,既能透散表邪,又以能宣散郁熱,發汗之力頗為平穩,有發汗不傷陰之說。《名醫別錄》曰:“主傷寒頭痛寒熱,瘴氣惡毒。”常用治外感初起,癥見惡寒發熱,無汗,頭痛鼻
密蒙花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治風氣攻注,兩眼昏暗,眵淚羞明,瞼生風粟,隱澀難開,或癢或痛,漸生翳膜,視物不明,及久患偏頭痛,牽引兩眼,漸覺細小,昏澀隱痛,并暴赤腫痛,并皆療之:密蒙花(凈)、石決明(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漉出研粉)、木
密蒙花的鑒別與應用 密蒙花為馬錢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。在花期花未開放時采摘簇生的花蕾,除凈枝梗等雜質,曬干即可入藥。《本草衍義》載:“密蒙花,甚多。葉,冬亦不雕,然不似冬青。蓋柔而不光潔,不深綠,花細碎,數十房成一朵,
密蒙花的種植技術 迷蒙花是落葉灌木,高1~3m,最高可達6m以上。小枝微具四棱,密被灰白色絨毛,后漸脫落。葉對生,葉柄長6~10mm,被灰白色絨毛;托葉在兩葉柄基部之間退化成一橫線;葉片長圓狀披針形、寬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5~12
密蒙花簡介 密蒙花,又名:染飯花、九里香、小錦花、蒙花、黃飯花、疙瘩皮樹花、雞骨頭花,拉丁文名: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.馬錢科、醉魚草屬灌木,高1-4米。小枝略呈四棱形,灰褐色;小枝、葉下面、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
葫蘆茶的鑒別與應用 葫蘆茶莖枝多折斷,基部木質,圓柱形,直徑約5mm,表面紅棕色至紅褐色;上部草質,具三樓,棱上疏被租毛。葉多皺縮卷曲,展平后呈卵狀矩圓形至披針形,長6-15cm,寬1-3.5cm;表面紅棕色,下面主脈上有毛,革質;葉柄長0
葫蘆茶的種植技術 葫蘆茶產福建、江西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及云南。生于荒地或山地林緣,路旁,海拔1400米以下。印度、斯里蘭卡、緬甸、泰國、越南、老撾、柬埔寨、馬來西亞。太平洋群島、新喀里多尼亞和澳大利亞北部也有分布。
葶藶子功效與作用 葶藶子出自《神農本草經》。《雷公炮炙論》:凡使葶藶子勿用赤須子,真相似,只是味微甘苦,葶藶子入頂苦。《名醫別錄》:葶藶,生藁城平澤田野。立夏后采實陰干。陶弘景:葶藶,出彭城者最勝,今近道亦有。母則公薺
臘梅花的鑒別與應用 臘梅花葉橢圓形或狹橢圓形,長5-15cm,寬3-6cm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上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,下表面色較淺,兩面均較糙,具密布的透明腺點,主脈淺褐色,于下表面明顯突出;葉柄長0.5-1cm。薄革質,氣清午味微苦而辛
蓖麻子的鑒別與應用 蓖麻子種子長圓形,稍扁,上端寬,長1.2~1.8cm,寬0.5~1.1cm。一面較平,另面較隆起。表面有灰白色、黑棕色或黃棕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樣紋理,平滑,有光澤。較小端有突起的種阜,并有珠孔,較平面有明顯種脊,
食用蓖麻子的注意事項 蓖麻子中含蓖麻毒蛋白及蓖麻堿,特別是前者,可引起中毒。4-7歲小兒服蓖麻子2-7被可引起中毒、致死。成人20粒可致死。非洲產蓖麻子2粒可使成人致死,小兒僅需一粒,但也有報告服24粒后仍能恢復者。蓖麻毒蛋白可能是
蓖麻子的種植技術 蓖麻子喜溫暖濕潤氣候,生長適宜溫度為20-28℃出苗至成熟積溫2000-3500℃,種子發芽溫度不低于10℃,生長溫度超過35℃則生長受阻,幼苗遇春寒-8-1℃時或遇秋寒-2--3℃受凍害。苗期土壤含水量12%-14%,花果期土壤含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