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用兩面針的注意事項 中藥兩面針是蕓香科植物兩面針的根。中醫認為兩面針有祛風通絡,行氣止痛的功效與作用。常見如兩面針牙膏等。本品可用于毒蛇咬傷,既可止痛,又能解毒消腫。內服外用均可。如《福建中草藥》治蛇咬傷,即取鮮兩面
食用皂角刺的注意事項 皂角刺又稱皂刺、皂莢刺、皂角針、天丁、皂丁。中藥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。主要產于江蘇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北、安徽、山西等地。具有消散癰腫,拔毒排膿,主治癰疽腫毒,病癘,癬瘡等作用。
皂角刺的鑒別與應用 完整的棘刺為主刺及l-2次分枝;扁圓柱狀,長5-18cm,基部粗8-12mm,末端尖銳;分枝刺螺旋形排列,與主刺成60°-80°角,向周圍伸出,一般長約1-7cm;于次分枝上又常有更小的刺,分枝刺基部內側常呈小阜狀隆起;
皂角刺的種植技術 完整的棘刺有多數分枝,主刺圓柱形,長5~15厘米,基部粗約8~12毫米,末端尖銳;分枝刺一般長1.5~7厘米,有時再分歧成小刺。表面棕紫色,尖部紅棕色,光滑或有細皺紋。質堅硬,難折斷。
皂角刺簡介 皂角刺,又稱皂角針,為豆科落葉喬木植物皂莢樹的棘刺。本品性味辛,溫,功專消腫排膿,中醫臨床用于癰疽腫毒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,一般表現為膿未成者可消,膿已成者可使之速潰。現代抗癌藥理研究表明,皂角刺具
余甘子的鑒別與應用 余甘子果實味酸微澀,清熱涼血,消食健脾,生津止渴。主治血熱血瘀,消化不良,腹脹,咳嗽,喉痛,口干及維生素C 缺乏癥。在藏藥中,余甘子主治培根病、赤巴病、血病、高血壓病等。近年研究結果表明,余甘子具有
余甘子的種植技術 余甘子產于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和云南等省區。中國野生分布在云南、廣西、福建、海南、臺灣、海南、四川、貴州等省,江西、湖南、浙江等省部分地區也有。分布于印度、斯里蘭卡、中南
余甘子功效與作用 余甘子為一種常用藏藥,與訶子,毛訶子三者在藏藥中常被稱為“三大果”使用頻率很高 ,在《藏藥標準》所載的290種藏藥成藥中,含余甘子的有72種,占總數的25%,衛生部藥品標準1995年版藏藥標準所載200種成藥中,
余甘子簡介 余甘子(拉丁名:Phyllanthi Fructus) 屬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,其果鮮食酸甜酥脆而微澀,回味甘甜,故名余甘,又名喉甘子、油柑子、庵羅果、牛甘果等。余甘子樹耐旱耐瘠,適應性非常強,喜光喜溫。產新時間: 一
谷精草的鑒別與應用 谷精草又名文星草、移星草,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帶花莖的花序。每年8~9月采收,將花莖拔出,除去泥土雜質,曬干即可入藥。其性涼,味辛甘,入肝、胃經,具有祛風散熱、明目退翳的功效,用于治療目翳、雀盲、
谷精草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谷精草為帶花莖的頭花序。花序呈扁圓形,直徑4~5毫米,下連一細長莛,莛長約15~18厘米。黃綠色,有光澤。無節,上有扭曲的縱形線棱。質柔,不易折斷。莛生一珠,灰白色,層層苞片排列較緊密,上附白色細粉。底部
谷精草功效與作用 谷精草同屬植物較多,各地用藥不一。河南地區用的谷精草為石竹科植物鵝不食草的干燥帶根全草,葉線形,黃綠色,莖細,長約10厘米,呈枯黃色,花小似谷子,膜質,生于莖枝上。由長方形細胞組成,花瓣連合,上端6
谷精草簡介 谷精草,中藥名。一年生草本,須根細軟稠密,葉基生,長披針狀條形。頭狀花序呈半球形,底部有苞片層層緊密排列,苞片淡黃綠色,上部邊緣密生白色短毛,花序頂部灰白色。花莖纖細,長短不一,淡黃綠色,有光澤,
食用谷精草的注意事項 谷精草頭狀花序呈半球形,直徑4~5mm。底部有苞片層層緊密排列,苞片淡黃綠色,有光澤,上部邊緣密生白色短毛;花序頂部灰白色。揉碎花序,可見多數黑色花藥和細小黃綠色未成熟的果實。花莖纖細,長短不一,直徑
辛夷花的鑒別與應用 辛夷花喜溫暖濕潤氣候,較耐寒、耐旱,忌積水。在-15℃時,能露地越冬。幼苗怕強光和干旱。以選陽光充足、肥沃、微酸性的砂壤土栽培為宜。辛夷花對土壤要求不嚴,荒山野嶺、房前房后、公路兩邊、河道兩岸、均可
辛夷花簡介 辛夷花,又名木筆花、望春花、玉蘭花、木蘭花、紫玉蘭、玉樹、玉堂春,拉丁文名:Magnolia denudata Desr.為木蘭科,落葉喬木植物。辛夷的花蕾,性溫味辛、歸肺、胃經。因它辛散溫通、芳香走竄、上行頭面、善通
沙苑子的鑒別與應用 沙苑子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蔑(Astragalrs com-planatus R. Br.)的干燥成熟種子,在進行藥品檢查時極其容易發現一種沙苑子的偽品,經鑒別為豆科植物紫云英(AstraaluS sinieus L.)的干燥種子。 羽狀復葉具9-25片
沙苑子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沙苑子的種子入藥稱沙苑子和潼蒺藜,有補腎固精、清肝明目之效,主治腰膝酸痛、遺精早泄、遺尿、尿頻、白帶、神經衰弱及視力減退、糖尿病等癥。全株可作綠肥、飼料;根系發達,也是水土保持的優良草種。
沙苑子的種植技術 沙苑子為豆科黃芪屬植物扁莖黃芪(Asttagalus complanatus R.Brown),以種子入藥。有補肝腎、固精、明目作用。主治頭暈眼花,腰膝酸軟,遺精,早泄,尿頻,遺尿。主產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內蒙古、陜西、甘
沙苑子簡介 沙苑子為補腎固精之良藥。治療遺精,余常用《醫方集解》中的金鎖固精丸。方用:沙苑蒺藜(炒)60克,芡實(蒸)60克,蓮須60克,龍骨(酥炙)30克,牡蠣(鹽水煮1日1夜,煅粉)30克。共研細末,蓮子粉糊為丸。每
忍冬藤的鑒別與應用 忍冬藤又名大薜荔、水楊藤、千金藤,多年生半常綠纏繞灌木,莖中空,幼枝密生短柔毛。葉對生;密被短柔毛;葉片卵圓形,或長卵形,先端短尖,罕鈍圓,基部圓形或近于心形,全緣,兩面和邊緣均被短柔毛。花成對腋
忍冬藤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忍冬藤除去雜質,洗凈,悶潤,切段,干燥。本品呈不規則的段。表面棕紅色(嫩枝),有的灰綠色,光滑或被茸毛;外皮易脫落。切面黃白色,中空。偶有殘葉,暗綠色,略有茸毛。氣微,老枝味微苦,嫩枝味淡
忍冬藤的種植技術 忍冬,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。呈長圓柱形,多分枝,常纏繞成束,直徑1.5~6mm。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,有的灰綠色,光滑或被茸毛;外皮易剝落。枝上多節,節間長6~225px,有殘葉和葉痕。質脆,易折斷,斷面黃
忍冬藤功效與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忍冬藤所含的木犀草素可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的生長。對卡他、白色念珠、傷寒、痢疾、變形等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;能作用于心血管,降低心臟的舒張期幅度,降低靜脈壓;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
忍冬藤簡介 《本草綱目》:“忍冬莖葉及花功用皆同。昔人稱其治風、除脹、解痢為要藥,而后世不復知用:后世稱其消腫、散毒、治瘡為要藥,而昔人并未言及,乃知古今之理,萬變不同,未可一轍論也。按陳自明《外科精要》云,
食用忍冬藤的注意事項 藥材性狀:本品呈長園柱形,多分枝,常纏繞成束,直徑1.5——6mm。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,有的灰綠色,光滑或被茸毛;外皮易剝落。枝上多節,節間長6——9cm,有殘葉及葉痕。質脆,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,中空。無臭,老枝
雞內金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雞內金呈不規則皺縮的囊片狀,略卷曲。大小不一,完整者長約3.5cm,寬約3cm,厚1-2mm,表面黃色、黃綠色或黃褐色,薄而半透明,有多數明顯的條棱狀波紋。質脆,易碎,斷面色質樣,有光澤。氣微腥,味微苦。以個
雞內金功效與作用 人口服雞內金后胃液分泌量、酸度及消化力均有增高,其中消化力的增加出現較遲緩,維持較久。服藥后胃運動機能明顯增強,表現在胃運動期的延長及蠕動波的增強。由于胃運動的增強,因此,胃排空率亦大大加快。有人
一串紅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一串紅花冠紅色,長4-4.2厘米,外被微柔毛,內面無毛,冠筒筒狀,直伸,在喉部略增大,冠檐二唇形,上唇直伸,略內彎,長圓形,長8-9毫米,寬約4毫米,先端微缺,下唇比上唇短,3裂,中裂片半圓形,側裂片長卵圓
一串紅的種植技術 一串紅采用播種或桿插法繁殖,以播種較多。華北地區播種季節不限,其余地區以春季為宜。一串紅花期較遲,春播者9~10月開花,如要使花期提前或采收種子,應在3月初將種子播于溫室或溫床。播種床內施以少量基肥,
苦楝皮的鑒別與應用 苦楝為落葉喬木植物,高10-20m。樹皮暗褐色,縱裂,老枝紫色,有多數細小皮孔。該種不僅是材用植物,亦是藥用植物,其花、葉、果實、根皮均可入藥,用根皮可驅蛔蟲和鉤蟲,但有毒,用時要嚴遵醫囑,根皮粉調醋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