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子簡介 附子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。傳統醫學認為,附子是一款溫經逐寒、宣通氣血的好藥材,特別適合脾胃虛寒、肝腎功能減退的中老年怕冷人群暖身食用。附子回陽救逆,補火助陽,散寒止痛。被稱之為“
三棱簡介 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“三棱氣味俱淡,微有辛意;莪術味微苦,亦微有辛意,性皆微溫,為化瘀血之要藥。若細核二藥之區別,化血之力三棱優于莪術,理氣之力莪術優于三棱。”人們對莪術認識比較深,但是對和莪術有相
食用干姜的注意事項 古代醫書中有“一年之內,秋不食姜;一日之內,夜不食姜”的警示,這是有一定道理的。秋天氣候干燥,燥氣會損傷肺臟,這時再吃姜等辛熱之物,會加重人體的燥熱失水,所以會有“夭人天年”的危害。
干姜簡介 “早吃三片姜,勝過人參湯”等諸多民諺都反映了姜的保健功效。干姜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,味辛性熱,有回陽健胃、溫中散寒的功效,干姜中的多種姜醇、莰烯、龍腦等對瘤癌細胞生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,還可興奮中樞和
食用大黃的注意事項 取生大黃,切成小塊,黃酒拌勻,放蒸籠內或置罐內密封,坐入水鍋內,蒸透后取出曬干,如此反復蒸制2~3次,則通便之力和緩。服用時可用沸水沖泡,或研粉吞服,但均應視各人的身體狀況酌定劑量,一般先行小劑量(如1克
大黃的種植技術 大黃喜冷涼氣候,耐寒,忌高溫。野生于我國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區;家種多在1400m以上的地區。對土鑲要求較嚴,一般以土層深厚,富含腐殖質,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最好,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積水地區不宜
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大黃的主要功效是瀉下攻積,涼血解毒,清熱瀉火,逐瘀通經。用于積滯腹痛,實熱便秘,瀉痢不爽,目赤,血熱吐衄,咽腫,熱黃疸,跌打損傷,腸癰腹痛,瘀血經閉,癰腫疔瘡,外治水火燙傷。熟大黃瀉下力緩,瀉火解毒
大黃簡介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、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和根莖。是中藥材的一種。在中國地區的文獻里,“大黃”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。在中國,大黃主要作藥用,但在歐洲及中東,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
山奈價格 山奈性喜溫暖向陽的氣候環境,怕干旱,不耐寒,土壤以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夾沙土為好。在四川米易縣年平均氣溫19.4℃,絕對最高39.8℃,絕對最低-2.2℃,年降水1069.3毫米4-12月降水1050.3毫米,相對濕度65%
山奈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山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,從外形上來講三代長得有點像生活中烹飪時所用的調味品姜.不過山奈又不同于姜。山奈是一種草本植物,多數都是用來作為藥材使用.其藥用價值可要比姜的藥用價值高的多。山奈適宜胃
山奈的鑒別與應用 山奈外表面黃褐色或紅棕色,皺縮,偶見須根殘痕,切開面干后因皮部收縮而稍凸,白而粉質。質堅而脆,易折斷,斷 面顆粒狀。氣辛香,辛辣刺鼻,味甘、辛。以片大、飽滿、色白、辛香、氣濃郁者為佳。
食用山奈的注意事項 秋末冬初,當地上莖葉枯黃時,挖取1~3年生根莖,洗去泥土,除去須根,橫切成片,用硫磺熏一天后,曬干。使用部分為姜科植物沙姜的根莖,沙姜指的就是山奈。 山柰的根莖含有揮發油,其主要成分為桂皮酸乙酯
山姜怎么吃 山姜,多年生草本,高35-70cm。根莖橫生,分枝。葉片通常2-5片;近無柄至具長達2cm的葉柄;葉舌2裂,長約2mm,被短柔毛;葉片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,長25-40cm,寬4-7cm,兩端漸尖,先端具小尖頭,兩面,特別是葉下面被短
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 《綱目》云:“山姜,生南方。葉似姜,花赤色,甚辛;子似草豆蔻,根如杜若及高良姜。”又引蘇頌云“山姜花、莖葉皆姜也,但根不堪食,是與豆蔻花相亂而微小耳。花生葉間,作穗如麥粒,嫩紅色。”
山姜是什么 山姜是姜科,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達70cm。根莖橫生,分枝。葉片近無柄,葉舌2裂,總狀花序頂生,花序軸密生絨毛;總苞片披針形,花通常2朵聚生,花萼棒狀,花冠裂片長圓形,白色而具紅色脈紋,果球形或橢圓形
馬勃的研究與常用藥方 馬勃又叫灰色、馬糞色,為灰色科植物脫皮馬勃、大馬勃及紫色馬勃等的干燥子實體。具有清熱、利咽、止血的功能。脫皮馬勃分布于我國內蒙古、陜西、甘肅、新疆,野生于山地腐殖質豐富處;大馬勃分布于遼寧、河北,
馬勃的功效與作用 馬勃 配伍青黛馬勃味辛性平,清熱解毒、宣肺利咽, 功擅宣散;青黛味苦性寒,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, 長于清熱.二者合用,共奏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止痛之功效, 用于治療咽喉腫痛因熱邪火毒所致者。
元胡的功效與作用 元胡又名延胡索、玄胡,為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與白術、芍藥、貝母等并稱“浙八味”,為大宗常用中藥。元胡史載于《開寶本草》,性溫,味辛苦,入心、脾、肝、肺,是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之妙品,尤以止痛之功
元胡簡介 元胡又名延胡索、玄胡,為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與白術、芍藥、貝母等并稱“浙八味”,為大宗常用中藥。元胡史載于《開寶本草》,性溫,味辛苦,入心、脾、肝、肺,是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之妙品,尤以止痛之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