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瀝的鑒別與應用 竹瀝是竹子經過燒制后自然瀝出的淡黃至橙黃色透明的液體,是我國傳統中藥。《本草衍義》稱之為“痰家之圣劑”,是治療氣管炎等急性咳嗽的良藥。竹瀝為青黃色或黃棕色的透明液體。具竹香氣,味微甜。
食用竹瀝的注意事項 竹瀝是竹子經加工后提取的汁液。它是一種無毒無副作用,集藥、食兩用的天然飲品。竹瀝性寒味甘,有鎮驚開竅、清熱化痰的作用,主要用于治療中風痰迷、熱痰壅塞和肺咳嗽等病。食用鮮竹瀝時,應注意以下幾點注意事項
竹瀝的種植技術 《本草衍義》:竹瀝行痰,通達上下百骸毛竅諸處,如痰在巔頂可降,痰在胸膈可開,痰在四肢可散,痰在臟府經絡可利,痰在皮里膜外可行。又如癲癎狂亂,風熱發庢者可定;痰厥失音,人事昏迷者可省,為痰家之圣劑也。具
血竭的鑒別與應用 從血竭規格看,通常分原裝血竭和加工血竭。原裝血竭為原產地印度尼西嚴經初加工所得的團塊,一般不含外加輔粒,質量較優,目前進口已不多見。加工血竭為原裝血竭在新加坡摻入輔料經加工而成,并多用布袋扎成類圓
血竭的種植技術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實及樹干中的樹脂。在制作上人們將置蒸籠內蒸煮,使樹脂滲出;或取果實搗爛,置布袋內,榨取樹脂,然后煎熬成糖漿狀,冷卻凝固成塊狀。亦有將樹干砍破或鉆以若干小孔,使樹脂自然滲出,
防己的鑒別與應用 防己莖纖細,有略扭曲的縱條紋。根呈現圓柱形。葉互生,寬三角狀卵形,長3.5-6.5厘米,寬5-7厘米,先端鈍,具小突尖,基部截形或略呈心形,全緣,上面綠色,下面灰綠色至粉白色,兩面被短柔毛,掌狀脈5條;葉柄盾狀
防己的種植技術 木防己適應性較強,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。土壤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壤土,及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長較好。防己根系發達,生長在一米深以下的地層中,耐干、耐旱,但由于深層的土壤養分不足,所以生長周期長。據有經驗的老
全蝎的鑒別與應用 從氣味上看,氣微腥,味咸。從外形上看,全蝎的頭胸部與前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,后腹部呈尾狀,皺縮彎曲,完整者體長約6cm。頭胸部呈綠褐色,前面有1對短小的螯肢及1對較長大的鉗狀腳須,形似蟹螯,背面覆有梯形背
食用全蝎的注意事項 蝎毒主要作用為使呼吸麻痹,其最小致死量對兔為0.07,小鼠為0.5,蛙為0.7毫克/公斤。兔中毒癥狀為四肢強直性痙攣,流涎,呼吸停止,并且血壓上升,蛙則見四肢纖維性攣縮,小鼠則繼興奮狀態后四肢及呼吸麻痹。蝎毒
全蝎的種植技術 全蝎為鉗蝎料動物東亞鉗蝎的干燥體。全蝎主產于河南、山東、湖北、安徽等地。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,稱為“春蝎”,此時未食泥土,品質較佳;夏季產量較多,稱為“伏蝎”。 飼養蝎一般在秋季,隔年收捕一次。野生蝎
全蝎的功效與作用 蝎子含有人體所需的22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、牛黃酸等,對病患者無任何毒副作用,是男女老少皆宜和強身健體的高級營養農補品,其功能可雙向提高人體機能、生理功能,對神經系統、心腦血管系統和腎、肝、
麥芽的鑒別與應用 麥芽表面淡黃色,背面渾圓,為外稃包圍,行商芒尖已斷落。腹面為內稃包圍,有1縱溝。胚芽長披針形或線形,黃白色,須根纖細、彎曲。質硬,斷面白色,粉性。氣無,味微甘。以色淡黃、有胚芽者為佳。
麥芽簡介 人們對于麥芽糖很熟悉,但是對于麥芽大家都覺得很陌生。麥芽是臨床上常用之品,為禾本科植物,大麥成熟果實發芽干燥而得。一部分中醫醫生認為生麥芽有催乳的作用,炒麥芽有回乳的作用,而一部分則認為生、炒麥芽
地榆的鑒別與應用 地榆在鑒別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:先看外形:根莖為不規則柱狀,其下生根,根呈紡錘形或上粗下細的圓柱形,稍彎曲,通常已折斷,長約5~15厘米,直徑約0.5~2厘米。近蘆頭處較粗,頂端具有莖痕。外皮棕褐色或紫褐色
食用地榆的注意事項 地榆是一種含豐富營養物質的植物,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量比一般蔬菜高幾倍或十幾倍,地榆是補充人體礦物質、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,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好食品。民間的食療偏方中,有用地榆煎湯服,治大便出血、痔瘡出
地榆的種植技術 地榆別名山紅棗、小紫草、白地榆、鼠尾地榆,地榆是一種含豐富營養物質的植物,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量比一般蔬菜高幾倍或十幾倍,每100克嫩葉中含粗蛋白4.2克、粗纖維1.8克、粗脂肪1.1克、碳水化合物0.67克、維生
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地榆能瀉火解毒,并有收斂作用。用于燙傷,取生地榆研末,麻油調敷,或配大黃、黃柏、生石膏等制成散,外用調搽,可使滲出液減少,疼痛減輕。用于濕疹,可用生地榆濃煎液,紗布浸濕外敷,亦可用地榆粉,加煅石膏
地榆簡介 地榆生于草地、山坡、林緣灌叢及田邊。主產江蘇、浙江等地。莖有時帶紫色,羽狀復葉,基生葉有長柄,莖生葉互生。中藥地榆味苦沉降,酸澀收斂,微寒清熱,有涼血泄熱,收斂止血之功。用于多種出血證,尤適宜于下焦血
白薇的鑒別與應用 白薇品種復雜,各地用藥習慣不同,有用同科植物白前作白薇者,有用白薇全草作白薇者,有用其它不同科植物根或全草作白薇者。京津地區習用直立白薇和蔓生白薇的根和根莖。直立白薇:單葉對生,寬卵圓形,全緣或皺波
食用白薇的注意事項 白薇品種復雜,各地用藥習慣不同,有用同科植物白前作白薇者,有用白薇全草作白薇者,有用其它不同科植物根或全草作白薇者。京津地區習用直立白薇和蔓生白薇的根和根莖。所以在食用上要注意其區別。
白薇簡介 白薇為常用中藥,在《神農本草經》列為中品。白薇種子扁平,棕紅色,頂端有絲光狀柔軟長毛。花期夏、秋,生于山野向陽草地,分布云南、貴州等地。秋、冬采根,洗凈,曬干。《云南中草藥》:“舒筋活血,調經止痛。治跌
芫花的鑒別與應用 芫花從表面看:花粉粒黃色,類球形,直徑23~45μm,表面有較明顯的網狀雕紋。花被下表面有非腺毛,多彎曲,單細胞,直徑15~23μm,長88~780μm,壁較厚,微具疣狀突起。另取芫花對照藥材1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
芫花簡介 芫花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。生于路旁、山坡或栽培于庭園。春季花未開放前采摘,揀去雜質,曬干或烘干。花先葉開放,淡紫色,通常出于枝頂葉腋,3~7朵簇生;花酶性,無花瓣;芫花花蕾呈棒槌狀,稍壓扁,多數彎曲,
蘇子葉怎么吃 蘇子葉是紫蘇的葉子,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味。紫蘇是一年生草本中藥植物,種子稱為蘇子,莖桿稱為蘇梗,蘇子,蘇子葉,蘇梗均可入藥。鮮紫蘇全草可以蒸餾紫蘇油,是醫藥工業的原料。蘇子含油率達34%到45%,可食用或者
蘇子簡介 蘇子始載于《名醫別錄》,原名“蘇”,列為中品,為著名的發散風寒藥。功能解表散寒,行氣和胃,用于風寒感冒、妊娠嘔吐、咳嗽嘔惡、腹痛胎動等。蘇子也成為紫蘇,臨床上治感冒寒熱的香蘇散、治胎氣不和的蘇子飲,都
蘇葉的鑒別與應用 蘇葉也叫紫蘇葉,一年生草本,夏季開淡紅色花,具有特異的芳香,以莖、葉及子實入藥,有止咳驅痰及利尿之功。有紫色或白色節毛;葉片皺,卵形或圓卵形,長4~12厘米,寬2.5~10厘米,先端突尖或長尖,基部圓形或廣